1、在工业生产里,碎块或者大颗粒,通常会通过对辊粉碎的方式加工成细小的颗粒甚至粉末,粉碎的颗粒大小往往会通过破碎辊外表面上的凹槽来来控制,但是由于普通的破碎辊子是固定的,因此若待破碎的物料中掺杂了一些硬度较大的颗粒物杂质(如食盐或者其他矿物、晶体的碎块颗粒中掺杂了沙子等),则容易对辊子的表面纹路造成破坏。
2、待破碎物料前期的筛分多通过筛网进行筛分,因此颗粒大小和破碎前的物料接近的杂质就很难被筛分出来,而经过一次破碎之后,即使部分物料没有被完全充分破碎,第二次筛分时依然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网孔更小的筛网将上述杂质筛分出来。
1、针对上面讲述的情况,为克服现存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能够改变间距的辊子安装形式,为了保持两个辊子的稳定旋转以及旋转速度差,驱动方案最宜采用刚性驱动,但是传统的齿轮驱动模式两个齿轮的轴距不能变化,否则会造成快速的异常磨损,未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通过蜗轮蜗杆的传动形式,通过相对简单巧妙的结构设计,使得两个辊子的轴在运动的情况下还能保持稳定的刚性连接。
2、不仅如此,由于轴的滑动避让会让硬质颗粒以及尚未完全粉碎的物料也落下,因此有必要在粉碎的下方设置筛分装置,但是由于对辊粉碎后的颗粒比较小,因此下方筛网的网孔也必然较小,如果直接将筛网放置在对辊的下方,那么筛分的效率会远远小于对辊粉碎的效率、造成对粉碎效率的限制;并且在绝大部分的、对辊不分离的时间,粉碎后的产物由于已经通过了辊子表面的纹路限制,也是没有必要再进行一次筛分的;
3、未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了自震动筛分机构和粉碎驱动机构,通过机械控制的方式,能够在辊子分离和再次接触的时候自动控制筛网的滑动,以此来实现只在辊子分开时对物料进行筛分的技术效果。
4、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细颗粒生产用的对辊粉碎装置,包括破碎辊位置感应机构、自震动筛分机构和粉碎驱动机构,所述自震动筛分机构设于破碎辊位置感应机构上,所述粉碎驱动机构设于破碎辊位置感应机构上。
5、进一步地,所述破碎辊位置感应机构包括滑动导向组件、夹紧力调控组件、滑动感应组件和开关触发组件,所述夹紧力调控组件设于滑动导向组件上,所述滑动感应组件设于滑动导向组件上,所述开关触发组件设于滑动感应组件中。
6、通过破碎辊位置感应机构的结构设计,一方面能够允许粉碎辊本体相互远离进行避位,另一方面还能对二者的位移进行监控,还可以在感应到二者远离之后自动连接横移电机的电源,从而在不通过电控模块的情况下,仅仅通过物理开关的开闭,就可以实现横移电机的自动启停。
7、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导向组件包括侧立板、滑动轴承座和滑动导向块,所述滑动轴承座卡合滑动设于侧立板上,所述滑动导向块设于滑动轴承座上,所述夹紧力调控组件包括丝杆转动基座、双向丝杆、弹簧调节螺母和夹紧弹簧,所述丝杆转动基座固接于侧立板的两端,所述双向丝杆转动设于丝杆转动基座中,所述双向丝杆的中间位置设有调节部,所述弹簧调节螺母和双向丝杆螺纹连接,所述滑动导向块滑动设于双向丝杆的光轴部上,所述弹簧调节螺母上设有螺母导向杆,所述螺母导向杆卡合滑动设于丝杆转动基座中,所述夹紧弹簧设于弹簧调节螺母和滑动导向块之间。
8、通过夹紧弹簧能够保持两个粉碎辊本体之间始终具备夹紧力,从而使两个粉碎辊本体在对目标晶体进行破碎时,从始至终保持贴紧,通过粉碎辊本体的表面纹路,能够限制破碎的颗粒度大小,通过对双向丝杆的旋转,能够调节两端的弹簧调节螺母的位置,从而改变夹紧弹簧的初始夹紧力。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滑动感应组件包括滑动套筒、滑动杆和阈值调节弹簧,所述滑动套筒固接于滑动轴承座的其中一个上,所述滑动杆固接于滑动轴承座的另外一个上,所述滑动杆上设有滑动盘,所述滑动盘卡合滑动设于滑动套筒中,所述阈值调节弹簧设于滑动盘上。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开关触发组件包括阈值调节螺母、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所述阈值调节螺母和滑动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接触片固接于滑动套筒上,所述第二接触片固接于阈值调节螺母上,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共同组成了电路开关。
11、通过滑动套筒和滑动杆的相对滑动,能够反馈粉碎辊本体之间的位移情况;通过旋转阈值调节螺母的方式,能够改变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的初始位置,从而改变横移电机被触发时粉碎辊本体的位移阈值,从而避免因为机器震动而可能会产生的误触发情况,
12、进一步地,所述自震动筛分机构包括横移导向组件、自震动筛分组件和横移驱动组件,所述横移导向组件设于滑动导向组件上,所述自震动筛分组件设于横移导向组件上,所述横移驱动组件设于滑动导向组件上。
13、通过横移电机的自动启停,能够在硬颗粒通过粉碎辊本体时,自动将自震动筛分组件推向粉碎辊本体的下方,而在正常破碎的时候,自震动筛分组件则会自动滑动避开,即不会因为过慢的筛分速度影响整体破碎效率,又能避免未完全破碎的物料和杂质进入下料斗中。
14、进一步地,所述横移导向组件包括横移导轨、横移滑块和吊装凸台部,所述横移导轨固接于侧立板的内侧,所述横移滑块卡合滑动设于横移导轨上,所述吊装凸台部固接于横移导轨和横移滑块的下方。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自震动筛分组件包括横移框架、筛网和连接弹簧,所述横移框架固接于横移滑块上,所述筛网和横移框架之间通过连接弹簧连接。
16、筛网和横移框架之间通过柔性的连接弹簧连接,能够在不设置任何震动驱动和传动装置的情况下,通过机械设备自身运行时的震动使筛网发生横向往复的位移,来保证筛分效率和筛分的连续性。
1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横移驱动组件包括储液腔、空心推杆、推动叶轮、横移电机和多边形轴,所述储液腔固接于侧立板的内侧,所述空心推杆滑动设于储液腔中,所述储液腔的末端转动设于吊装凸台部中,所述空心推杆上还设有多边形滑腔,所述推动叶轮卡合设于空心推杆的另一端,所述推动叶轮位于储液腔中,所述横移电机固接于侧立板上,所述横移电机的输出轴和多边形轴连接,所述多边形轴卡合滑动设于多边形滑腔上。
18、空心推杆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始终具有回缩复位的趋势,因此在大多数的工况下横移电机都不需要通电,从而减小了电力消耗;推动叶轮在旋转时会在液体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推动着空心推杆伸出,从而暂时将筛网推至毛刷的下方。
19、进一步地,所述粉碎驱动机构包括粉碎辊组件和粉碎驱动组件,所述粉碎驱动组件设于侧立板的外侧,所述粉碎辊组件包括支撑轴承、粉碎辊本体、毛刷、上料斗和下料斗,所述支撑轴承设于滑动轴承座中,所述粉碎辊本体的两端设有支撑主轴,所述支撑主轴卡合设于支撑轴承中,所述毛刷固接于滑动导向组件上,所述毛刷和粉碎辊本体接触,所述上料斗设于外部的机架上,所述上料斗和侧立板的位置相对固定,所述下料斗固接于侧立板上。
20、通过毛刷一方面能够对粉碎辊本体表面粘连的碎颗粒进行清理,另一方面能够限制碎颗粒的下落范围和下落方向。
21、进一步地,所述粉碎驱动组件包括粉碎电机、主轴支座、粉碎主轴、空心蜗杆和驱动蜗轮,所述粉碎电机设于侧立板上,所述主轴支座设于侧立板上,所述粉碎电机的输出轴和粉碎主轴连接,所述粉碎主轴转动设于主轴支座中,所述空心蜗杆固接于粉碎主轴上,所述驱动蜗轮固接于支撑主轴上,所述空心蜗杆和驱动蜗轮啮合传动。
23、(1)通过破碎辊位置感应机构的结构设计,一方面能够允许粉碎辊本体相互远离进行避位,另一方面还能对二者的位移进行监控,还可以在感应到二者远离之后自动连接横移电机的电源,从而在不通过电控模块的情况下,仅仅通过物理开关的开闭,就可以实现横移电机的自动启停。
24、(2)通过夹紧弹簧能够保持两个粉碎辊本体之间始终具备夹紧力,从而使两个粉碎辊本体在对目标晶体进行破碎时,从始至终保持贴紧,通过粉碎辊本体的表面纹路,能够限制破碎的颗粒度大小,通过对双向丝杆的旋转,能够调节两端的弹簧调节螺母的位置,从而改变夹紧弹簧的初始夹紧力。
25、(3)通过滑动套筒和滑动杆的相对滑动,能够反馈粉碎辊本体之间的位移情况;通过旋转阈值调节螺母的方式,能够改变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的初始位置,从而改变横移电机被触发时粉碎辊本体的位移阈值,从而避免因为机器震动而可能会产生的误触发情况。
26、(4)通过横移电机的自动启停,能够在硬颗粒通过粉碎辊本体时,自动将自震动筛分组件推向粉碎辊本体的下方,而在正常破碎的时候,自震动筛分组件则会自动滑动避开,即不会因为过慢的筛分速度影响整体破碎效率,又能避免未完全破碎的物料和杂质进入下料斗中。
27、(5)筛网和横移框架之间通过柔性的连接弹簧连接,能够在不设置任何震动驱动和传动装置的情况下,通过机械设备自身运行时的震动使筛网发生横向往复的位移,来保证筛分效率和筛分的连续性。
28、(6)空心推杆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始终具有回缩复位的趋势,因此在大多数的工况下横移电机都不需要通电,从而减小了电力消耗;推动叶轮在旋转时会在液体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推动着空心推杆伸出,从而暂时将筛网推至毛刷的下方。
29、(7)通过毛刷一方面能够对粉碎辊本体表面粘连的碎颗粒进行清理,另一方面能够限制碎颗粒的下落范围和下落方向。
技术研发人员:王若乾,王秀娟,孙建民,姚银红,乔山林,李青,李东艳,马继召,杨跃辉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探索新型氧化还原酶结构-功能关系,电催化反应机制 2.酶电催化导向的酶分子改造 3.纳米材料、生物功能多肽对酶-电极体系的影响4. 生物电化学传感和生物电合成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1.高分子材料的共混与复合 2.涉及材料功能化及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高分子热稳定剂的研发
高分子生物材料与生物传感器,包括抗菌/抗污高分子材料、生物基高分子材料、超分子水凝胶、蛋白质材料的合成与自组装、等离子体聚合功能薄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SPR)、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生物传感器等。
1. 晶面可控氧化铝、碳基载体及催化剂等高性能、新结构催化材料研究 2. 乙烯环氧化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 3. 低碳不饱和烯烃的选择性氧化催化剂及工业技术开发
1. 加氢精制 2. 选择加氢 3. 加氢脱氧 4. 介孔及介微孔分子筛合成及催化应用